发布日期:2025-07-14来源:南方新华管理咨询团队整理浏览次数:87
在企业战略规划与实施过程中,绩效管理与战略目标的脱节是常见难题。许多企业的战略评估沦为形式,根源在于两者的协同不足。如何通过绩效管理推动战略落地,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课题。今天南方新华管理咨询的专家给出了专业的建议,请查阅。
一、战略目标需分解为具象化 KPI 指标
企业的宏观战略目标若仅停留在空泛层面,便只是 “奢华的摆设”。战略目标必须具象化,明确 “今年该干什么、怎么干、谁来干”,并分解为市场开发、业务发展、组织管理、经营业绩等具体目标,最终转化为二级组织和岗位的 KPI 指标。
这一过程的核心在于:
以业务战略为依据,结合企业资源环境,确定经营、管理、业务及市场发展目标;
依赖战略目标的提出质量与管理水平,确保分解的可行性;
避免将战略成果局限于规划报告,需提升职能部门的战略管理能力,强化领导层面的意识与要求。
二、战略目标的多维体现与分解
宏大的战略目标需通过业务、市场、经营等具体目标承载,并按组织、时空、业务、关系等维度分解。
业务目标:依据业务战略,明确不同阶段的业务发展要求(如深入发展、退出等),并制定组织调整、人才调配、资源整合等配套措施及执行计划。
市场目标:结合业务成熟度与市场环境,规划市场开拓、客户开发等布局及进度。
经营目标:
预测收入与财务指标:参考历史业绩、市场容量、行业规律及业务周期(投入期、培育期、成长期、成熟期),预测财务数据变化;
设定利润率目标:结合成本管控能力与业务需求,确定各阶段利润率,经营利润 = 经营收入预测 × 利润率。
管理目标:围绕经营、业务、市场目标,审视组织、人才、制度、流程等资源配置,制定管理提升计划。
在时间维度上,五年期战略需分解为年度、半年度、季度、月度及周度目标,结合业务周期明确各阶段任务。
三、战略绩效指标与 KPI 的对接
(一)战略绩效指标设定原则
简化指标体系,提高时效与接受度;
坚持结果导向,聚焦关键绩效,去除态度、能力等非核心指标;
分层分类考核,划小核算单元以提升准确性。
(二)战略绩效指标提取与转化
提取依据:源于战略目标,由战略管理部门组织各部门设定,落实到具体责任人;
量化方式:以财务指标为主,导入划小核算单元机制,将财务职能从记账转向管理会计,考核劳效、部门结算、部门利润等,落实经营责任。
(三)与 KPI 的对接逻辑
区别于传统 KPI 的 “客户、财务、运营、学习与成长” 四维,战略绩效指标聚焦财务维度,选取与经营目标强挂钩的指标;
量化转化:将工作成果以财务指标体现,通过划小核算单元,让各部门清晰掌握贡献率、成本、人均利润等,倒逼经营与管理水平提升;
分层分类设定:业务部门侧重收入、利润等财务指标,职能部门侧重工作完成率、客户满意度等,非管理岗位聚焦工作计划、质量等,同时导入员工流失率、内部培训等指标。
四、绩效管理与战略目标的协同
建立以战略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,通过组织绩效评估实施战略考核,确保各阶段子目标达成。
绩效结果的作用:反馈战略目标达成情况,分析问题(如目标设定失真、资源匹配不足等),修订战略执行与目标;
管理要点:量化指标并财务化,从战略中提取关键指标,强化过程管理,运用 PDCA 循环优化绩效管理;
目标管理要点:量化战略目标,依据考核结果修订目标,关注实施过程,提出资源与能力提升要求。
最后,专业老师建议您,绩效管理与战略目标管理相辅相成,前者如 “枪”,后者如 “靶”,共同决定企业战略的落地精度与成效,推动企业在动态调整中实现长远发展。
咨询
热线
微信